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分类文章

监察御史·王应斗传

浏览次数:318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监察御史·王应斗传

王应斗(1594.7.15——1672.1.14),字天喉,号北垣,别号万松居士,路口镇下岩村后岔畈大屋王家人(今湖北崇阳县),1615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乙卯科举人。1622年(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进士,授鄱阳令。1628年(崇祯元年),考选云南道监察御史。1630年(崇祯三年)被诬陷入狱百天,后奉旨获释回家。1642年(崇祯十五年),上谕起天下废臣,讹传已死,遂不得召。南明加授在籍老臣任冲边巡抚。1648年(永历二年)秋,任兵部侍郎,总督湖北山寨义旅,因路阻末赴任。自鄱阳令离任40多年后,士民仍思之,入鄱阳名宦。

王应斗,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七月十五生,下岩村后岔畈大屋王家人。聪慧灵敏过人,邑内有他不少的逸事传奇。七岁在紫龟寺读书时,他就能答对吟诗。一天,有个不懂诗文的张木匠到学馆修桌椅,钟先生硬要木匠对“张木匠打桶,走肖”的对子,强诺:“对上了,工钱加倍,对不上,工钱少半”。王应斗与一伙同学到木工房去玩,见木匠不做活干坐着一个劲地摇头叹气,便上前问其原委后劝道:“师傅莫急,我替你对”,随即附在木匠耳边说出对子。木匠连忙去找先生,“有对子了,‘钟师傅吃饭,叉草’”。先生听后,勃然大怒。立即把学馆里的学生都叫来跪在面前,大发脾气:你们这些畜生,是谁教给木匠对的对子?快点站起来说!不说每人打五十板子!先生举鞭就要打同学,王应斗便赶紧站起来,说是他对的,并伸手让先生责罚。先生不信,要他以紫龟寺为题,头句为七个字,二句是五个字,三句三个字,四句只能一个字,当着同学的面吟诗一首。王应斗想了想,随即念道:“紫龟寺里一面钟,挂在殿前厅,打一下,哼!”先生幸得奇才,对王应斗对对子的事就不追究了。

明朝自始至终把科举与学校紧密相连。学校是科举的必备阶梯,科举是学校的唯一出路。明王朝从朱元璋南京从容登基,到李自成北京匆忙称帝,历史演进了277年,也是科举成效卓著的277年。明朝的科举,尽管沿袭的是唐宋两朝的旧制,但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兴盛。王应斗以两举卓异入仕晋职。据《崇阳县志(同治五年)》载:“丁卯江闱同考首取熊维典,后为名都谏。试童子,首录贺登选,为名御史,时称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壬戌文震孟榜进士。因其相貌才学名噪朝野,据传殿试时皇上有意询探其老家风水,王应斗禀道:站在白羊山颠鸟瞰诸山环水,其状若“仙虾戏水”。廷考官见龙颜凝重,灵光闪动:“仙虾戏水,吉凶在土,黑土当活,红土必死。”随即问其山土颜色,知为红色,遂喜禀皇上:这是只死虾!龙颜大悦。天启三年(1623年),任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知县。

崇祯元年(1628年),王应斗考选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初入侍班,即以诗明志:“九域正多事,三缄非此官;谁能似蝉翼,先露怯秋寒”。在御史任上,屡屡上疏直言,有追论岛帅糜饷跋扈疏,被皇上嘉纳。为安定云南边陲,他体恤民情,嫉恶如仇,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在法场上,以其子王士葵为人质,许诺在三日内查明真相,为鸣冤叫屈的“奸杀犯”力争缓刑,使县令不得不刀下留人。王应斗以神探般的胆识,三日内不仅将此案的奸杀真凶查获,还将县令伙同知府私加漕粮,私营官盐,抢劫生辰纲与卖国通敌的滔天之罪查个水落石出。赢得了为民伸冤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口碑!

明末国势日益衰乱,境内天灾人祸引发的农民起义风浪滚滚,境外地广粮裕崛起的满清扩张虎视眈眈。对朝内正直派与邪恶派廷臣深陷的争斗和内忧外患交困的局势,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回天乏术。崇祯三年(1630年),封疆失守,袁崇焕蒙冤被杀,魏忠贤的遗党邪恶派权臣趁机驱逐异已,借封疆诬陷言官。同年八月,王应斗与御史毛羽健、毛九华同时入狱,百天后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真相大白,王应斗奉旨获释,在离京归家时写道:“野店三更月,孤臣万里心;不知从此往,何以答高深。”王应斗的入出狱与苏东坡狱中百日的情景惊人相似。宋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东坡受诬下狱,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释贬黄州,在寄给其子的诗中有句“百日归期恰及春”。东坡先生是王应斗所景仰之人,面对千古之一人,可望不可及,以狱中百日笑作《纪归诗》: “百日归期恰及春,此诗千载却如新。平生学古全无得,独有今朝似古人”。在他们之间,历史开了一个长达五百余年的玩笑,这个玩笑可谓意味深长,给人的不只是时与事的巧合。

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帝位,正式建立清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死于沈阳清宁宫,清皇室为皇位顿生风波。此时的明朝,对外错失趁清廷内乱收复关东失地,对内反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烈火扑得更旺。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崇祯帝最终在景山自缢,引火烧身。为红颜冲冠而怒的吴三桂急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仓促领军从北京弃城西撤。清军旋即追击。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料定李自成“势必窥楚”,立即飞檄道臣“联络乡勇以待”。湖北各地的地主豪强便率乡勇纷纷筑寨修堡,狙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南明授在籍老臣为冲边巡抚,王应斗在崇阳封任冲边巡抚。永历二年(1648年)秋,任兵部侍郎,总督湖北山寨义旅,因路阻末赴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明太祖朱元璋主张“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元朝灭亡二年后,便修成《元史》。明朝亦重视当代史事的记述,嘉靖以前除官修的的各朝《实录》外,个人著述的野史亦多。明未虽然社会动荡,但为存史留鉴,私家作史之风盛行。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有 “明季野史,不下千家”之说。王应斗以才学高深,笃性至孝,雅量容人,光明俊伟,深得邑人敬重。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康熙九年(1670年),因明代的最后一届县志《天启年志》散失于明末战乱,致使崇阳八十五年无志。知县高景之委托王应斗,汪际炱、邑博刘体仁续修《康熙庚戌志》。这是崇阳在清朝的首次修志。高景之在序中说:“与邑博刘君商谋始事,……又得岁选汪君……,寻质之王中丞(应斗)汇正焉。”王应斗序云:“国有史,邑有乘,其义一也。……八十年人物凋谢,宦于斯、产于斯者,姓名罔载。惧千载而下,悉沦于荒草寒烟,令人怀古销魂耳!此集一垂,则莅兹土者胪列毕具。”

县志与宗谱,是王应斗暮年倾心所做的两件事,也是留给后人的两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任鄱阳县知县时,就不忘对家族世系进行考证。在“世谱自序”中说:“世谱者,俾世世子孙相承勿替也。……余宰鄱暇日亲诣祖居,阅旧谱所载……,适与中山小谱所载相符,则吾族之源于豫章,一徙而分宁,再徙而中山,三而徙高枧,四而徙钦上里,……钦上里始祖云泗公,迄今垂十四世矣。”在高枧东山村太祖王公真四(又名云泗,法号庆泗)的墓碑上写道:“今应斗等欲立碑于云泗之墓,垂记后人,是仁孝之极思根本之至论也。数百年瞻像拜礼,一日得亲其墓,欢踊百倍,太祖在天之灵当亦首肯矣。”依五行相生,应斗公推定钦上里白羊王氏宗祠世系派根:“士(26世,应斗公之子的派根)图曾廷镇、源材耀至锡,治极炳在钧,浩业照时录,法植灿佳铭。”

为士者,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身。心系明朝的王应斗,比不食周粟的偏激遗臣,愈见其理性柔顺。身在清朝,心乃遗臣,对于清廷的征召,以年老托辞不出。明末与清初,奉旨获释的王应斗居家竟达几十年,安贫乐道,治学教子,寄情于崇山邑水,赋诗于岩洞寺祠,修文于阁庙桥陂。崇阳的千古风物沧桑世事,在其诗文里得以歌之吟之,记之叹之,敬之伤之。即事咏物,时与景交至;陟登佛刹,诗与禅同一;寄托深藏于潇洒,神韵相衬,含放自如。清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四月二日夜,天城十字街火烧一百二十家,百多只遍身为红色的人头鸟从大火中腾飞而起。王应斗将此灾以诗记之叹之:“莫是穷民万点泪,因风化作血痕飞。” 王应斗曾在三峰寺(又名宝界寺)读过十年乡学,作《过寺诗》云:“三峰遥带雨痕青,信马如云旧所经。万里烟霜萦独梦,十年灯火对疏星。存亡幻迹同飞电,隐见浮名类转萍。何似春风能耐久,庭花不改别时馨。” 暮年仍手不释卷,所著诗文疏集有《晴雪轩制艺》、《湛辉阁草》、《凌沧草》、《续凌沧草》、山居诗集《怡云草》等。

人生百年,空似轻烟缕缕,草活一春,色若满月盈盈。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正月十四,王应斗病逝,享年79岁。葬下岩后岔畈,墓门镌有自题联:“世间不老唯山水,吾辈长留赖子孙。”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