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是姐妹 同学更是兄弟-王顺祥
|
同学是姐妹 |
|
同学更是兄弟 |
|
四十年前的那个秋季 |
|
天空不时地飘着秋雨 |
|
我们这些脸上透着稚气的青年 |
|
相聚在桐柏城西的一所学校里 |
|
那就是当时的城郊高中 |
|
曾给你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
|
教学设施十分简陋 |
|
七八十个同学被塞进同一个教室甚是拥挤 |
|
连普通的桌凳和铺板 |
|
学校也无力配齐 |
|
在这种环境下 |
|
我们一方面劳动和参加运动 |
|
一方面进行浅易知识的学习 |
|
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
|
处在非常时期的我们 |
|
不会也不敢潜心努力 |
|
缺少现代青年的理想 |
|
更缺少五四时期青年人的志气 |
|
七百多天过去了 |
|
我们带着遗憾、带着无知和无奈各奔东西 |
|
青年人固有的冲动与志向 |
|
被我们深深地埋藏心底 |
|
大家没有象样的告别 |
|
更没有相互祝愿的话语 |
|
有的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
|
眼睛浸满了惜别的泪水和那没学到知识的惋惜 |
|
那时的我用“穷穷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并不为奇 |
|
一个人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山沟里 |
|
脱离了与同学们同窗共苦的集体 |
|
像个孤独的小鸟在低空中艰难的飞行 |
|
像只无舵的航船在浩瀚的大海里游弋 |
|
痛苦和孤独相伴我度日 |
|
失望和无助令我方向失迷 |
|
我多么地想重新回到学校生活 |
|
与同学们相处过得无束无拘 |
|
聆听老师们传授知识及其教诲 |
|
在同学堆里寻找欢乐和情趣 |
|
上山砍柴相互帮扶 |
|
做作业时相互抄袭 |
|
课余时间的说笑和打闹 |
|
充满了无限欢乐的嘻戏 |
|
然而,这一些都止步于毕业时的分离 |
|
学生时代将永不能再续…… |
|
当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 |
|
有的在工厂里做工,有的在农村里种地 |
|
有的走上讲台,有的在自卫反击战上杀敌 |
|
与昔日的同学偶尔见上一面 |
|
也是那么地不容易 |
|
通讯落后的当时,还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 |
|
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
|
只能在白日里、黑夜里、风里和雨里 |
|
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
|
很难与同学们相聚而共享喜气 |
|
彼此断了交往、相互少了信息 |
|
相距较近的同学间 |
|
亦因各自奋斗而缺少相互联系 |
|
改革开放这三十余年 |
|
令我们这些人扬眉吐气 |
|
我们虽不算富有 |
|
但我们每个人衣丰食足有余 |
|
大家开始了接触 |
|
彼此多了相聚 |
|
几十年的同窗共苦 |
|
多少载的同学情谊 |
|
此刻若不珍惜 |
|
今后将无法延续 |
|
抬头看看别人 |
|
低头瞧瞧自己 |
|
年过半百的我们 |
|
哪有上学时的英气与美丽 |
|
大多头发花白 |
|
很多子孙缠膝 |
|
面庞缺少昔日的光泽 |
|
皱纹在脸上相聚 |
|
只有暗暗叹道:今生老矣! |
|
感谢当今社会 |
|
同学们亦有心计 |
|
运用网络平台另加通讯器具 |
|
让我们加紧沟通,让我们尽情联系 |
|
把同学的情谊加以升华和延续 |
|
让我们时刻想到同学是组妹 |
|
同学更是兄弟 |
|
当我们年过花甲,当我们走进古稀 |
|
有一群不是姐妹、胜似姐妹 |
|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群体 |
|
在四方、在各地与我们相伴,心心相惜 |
|
|
|
王顺祥草于2016年6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