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迈向春天 共谱辉煌

作者:王云鹏  浏览次数:173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迈向春天 共谱辉煌

王云鹏

尊敬的研究会会长、秘书长、各位理事尊敬的各位宗亲来宾:

在飞雪迎春、辞旧迎新的美好季节,新安琅琊王氏宗亲代表,济济一堂,相聚在英雄的赭山、美丽的江城,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共同回顾“中华第一望族”的灿烂历史,汲取先祖们文治武攻的宝贵精华,研讨并浓缩成与时俱进的家族宝典。用以激励后人不断建功立业,续写辉煌,成为后来居上的动力源泉。这是历史落在我们这个时代人身上的光荣职责,也是“王璧文化研究会”的初心与结果。

感谢研究会的宗亲们为我们搭建起交流平台。

我是璧公第五子思会公支派,敬全公、孟常公支下的庐江黄屯王氏代表,有机会再次出席联谊会,并就思会公有关信息,报告给各位宗亲,以共同研讨,求同存异。

思会,璧公第五子,夫人章氏出。生于公元897年,唐昭宗乾宁丁巳年三月初三。官至宣州行营都统帅。唐代的宣州辖地可能比今天要大些,甚至含今天的池州和当涂、丹阳。不知何年由何地迁婺源板桥。

一、新安王氏对思会公有不同版本的记载,引发后人争议。

1. 形成共识的是,思会是璧公第五子,官至宣州行营都统帅,各谱都记载为九子二十三孙。

2. 不同版本的记载有:

    战殁,无嗣;

    卒于阵,子嗣随母回山东琅琊;

    一子论,名敬福;

    二子论,敬珍、敬宝;

    三子论,敬仁、敬復、敬全;

二、为什么会存在对同一人有不同的记载?

1. 从各房祖谱看: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战殁无嗣也罢,卒于阵,后嗣回山东也罢,一子论、二子论也罢,大都是江南各地宗谱所载。(但繁昌元代老谱“王氏分迁序”却明白无误地记载思会后裔去向,记载五房为三子,九房为二子)

而江北各房祖谱,几乎一致地记载思会公有三子,敬仁、敬復、敬全;九房思谦公有二子,敬逸、敬义。其中包括各地九房自己的谱也是如此。

2. 从迁徙时间看:我祖谱记载,十六世成一公(敬全、孟常之后)在元末明兴之际,从婺源板桥迁庐江黄屯。繁昌元代谱记载:宗望(敬仁后)居荆州,成一居金华(我谱记载:始迁金华,复迁婺水),孟周徙丹阳”,敬福迁余干(据实)。

3. 从统宗世谱成谱时间看:此谱编于明嘉靖三十九年,比庐江支首修晚四年,而此时距五房离开婺源板桥大概200多年。江南已很难寻觅思会宗支踪迹,故各种传言有之,统谱编于江南,结论就可想而知了。其他江南谱以统谱为蓝本,因此关于思会公的结论也是人云亦云,留传后世。而江北各房裔孙生活在一起,又无长江天堑阻隔,信息自然畅通,南北谱牒孰是孰非,一切都在不言中。

三、如何甄别与处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没资格去责备先贤,不能以今天便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讯,海量资料去求全前人。先辈们荜路蓝缕,薪火相传,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老谱,我们只能感恩,怎样才能还原昨天的现实呢?我认为,一是尊重历史,后人不能改写前人的家谱,只能是据实续写。将九房各支上溯到有几个“敬”字辈后裔在流传,如果有六个,新统谱只能有两种版说明,如果只有两个在流传,则五房自然纳入即可。二是更注重现实。现实是五房长房后裔在枞阳、彭泽等地,敬復(福)后裔在余干等地;敬全后裔在庐江、无为等地。尚有孟周裔孙在丹阳久无联系。

人在、谱在即是实际存在。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统宗世谱没有理由不收族归宗吧!

四、五房在庐江一支的简介:

    至元末明兴之际,由敬全(思会第三子)第十四代孙成一,从徽州婺源迁庐江黄屯,历时700多年,谱已六修,今七修正在进行中,人口据不完全统计3500余人,散布海内外,其中不泛党政军民商学企各类人才,目前已登记的厅级一人,正处三人、副处级科级多人,教授(其中一人为美国普休斯顿大学教授)三人、硕博学位多人,留学美英日法多人,还有国企高管私企法人多人,种养大户多名。这些都是祖德荫庇,后昆努力玉汝于成。

    我们恳请研究会在新编统谱时,给予正视!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