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黄菊青樽祭璧公(下)

浏览次数:840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黄菊青樽祭璧公
                                                            王自坤
 
    
        
     大典开始后,祭祖团嘉宾诵读《新安王氏祭祖文》,之后宣布王璧文化研究会成立。接下来便是由司仪主持祭祀仪式,庄重而神圣。祭祀仪式结束后,接着举行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当然让我甚为感动还是祭祀仪式。
 
    这次祭祀仪式应是典型的徽祭实例。设香案香炉,分主祭副主祭,行三献礼,整个仪式井井有条,丝毫不紊。在主祭的引导下,各路宗亲代表纷纷走到璧公墓前进香朝拜,族人长至七八十岁的老爷爷,幼至刚上学的小孩,都在亲友的陪护下,上香敬拜,让人心生感动。我和石台沧溪族人也在墓前三叩九拜,敬请先祖庇佑。尽管主祭用徽州古话唱念的祭词我无法听懂,但我还是深深地感知到其中对先祖的殷殷虔诚。
 
    在我想来,璧公墓园已作为新安琅琊王氏家族精神维系的焦点。伫立墓前,分明能让人生出一份历史的厚重感。遥想当年,先祖在徽州扎根,后又由于地狭人稠,子弟纷纷外迁,迁走的是生命和家园,迁不走的是宗脉根源,是水源木本。这次,在馨香俎豆的浓浓香火里,在先祖与后昆跨时空的交流中,眼看着墓碑后面迎风飘展的长幡和一棵正茁壮成长的松柏,我想每个族人,都会从这树上分枝、枝上分桠的婆娑树影间悟出些儿什么来……
 
    [NextPage] 璧公墓冢前由两尊石狮守卫着,墓道前树立着璧公像,手持簮笏,慈眉善目,文韬武略,正充满温情的注视着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亲情骨肉。璧公像前方便是才立下不久的墓园牌坊,也是整个墓园的大门所在。牌坊是徽州建筑三绝之一,雄伟挺立的四脚三间式牌坊傲然屹立着,也许只有这宏伟的牌坊,才能满足视觉上的凝重感和威严感,才能表达徽州族人对慎终追远的虔诚和用心。在各路宗亲的共同努力下,璧公墓园日益修缮,现已成为祁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个旅游景点,新安琅琊王氏族人共襄此举,不啻为宗族制度最为发达的徽州八大姓之一。伟哉,前辈先贤!壮哉,万代后昆!
 
 
     由祁门宗亲王茂功先生(原祁门二中校长)主持编撰的《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也在祭祀大典当日与族人见面。宗谱上记载着新安琅琊王氏子弟源流的详细脉络,也记录了各地家族成员分迁移徙的步步足迹。即使走的再远,心仍被徽州故地牵系着,真正是“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年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翻开家谱,每一页似都记载着这个家族的渊源和历史,沉淀着追怀先人,启示后昆的用心。而今,看着各路族人凭谱认祖归宗,追溯先贤,我想,先祖璧公在九泉之下也定会欣然含笑吧!
 
      璧公墓园前方,文闪河弯绕而过。文闪河汩汩流淌,由发源的涓涓细流,到激流飞湍的滚滚滔滔,绵延不绝,源远流长,那也是一个家族的汇流与奔腾,历经千代万代,生生不息!
      这次大典盛况空前,真的很难忘! 徽州文化是我在大学里关注较多的一个学术课题。我这次徽州之行就是凭着一股热情,也是自己对徽州宗族文化的一次亲身体验,更是一种社会参与,让我更能亲近徽州这片热土。祭祀先祖,是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孝道的一种延伸。我想,我应该把徽州这种崇根尚祖的心理氛围与精神寄托转化为激励自己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入世观念吧。
  
      祭祀大典结束后,我徘徊在墓园前方,追寻旧梦遗痕,感受古风幽情。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得不再别先祖生活过的这片热土。临行时,再次追缅:璧公在上,我新安琅琊郡后生前来祭拜,敬请先贤庇佑!
      一捧黄菊,满案青樽;
      伏惟尚飨!
 
祭祖现场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