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56977276
遵循CNGEN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 重新定义家谱编修与传承的方式

晋朝三代丞相王导

作者:王伟  浏览次数:989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山东临沂人。是中国东晋初年的权臣,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
                                 一、西晋乱世
       王导承袭父亲王裁的爵位即丘子,后获司空刘寔引荐为东合祭酒。后来又参东海王军事。当时因八王之乱而天下大乱,而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友好,王导知道身在乱世,更倾心支持司马睿,有复兴晋朝的志向;同时司马睿亦器重他。当时司马睿在洛阳,王导多次劝他回到封国。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讨伐河间王司马颙,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司马睿于是请王导为司马;后司马睿又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司马睿对王导十分信任,对王导所进献的计策都一概实行。
                                二、衣冠南渡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但司马睿到建邺后因司马睿没有名望而并未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持,一个多月都没有任何人拜访。王导正因此而感到忧虑,此时王导堂兄王敦到建邺,王导与是与王敦计划如何提高司马睿的名望。次年三月上巳节,王导趁节日的机会要司马睿出行观看习俗仪式,其间乘坐肩舆,王导和王敦等有名望的北方士族则在后骑马跟随,令司马睿甚具威严。江南士族纪瞻、顾荣等见司马睿如此十分惊惧,都在路旁拜见他,王导趁此劝司马睿与江南士族合作。司马睿于是让王导拜访贺循和顾荣两名士族首领,并任命顾荣为安东军司马,贺循为吴国内史,后又任命其他士族首领为官。自此司马睿就渐渐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百姓亦归附。因王导和王敦尽心辅助司马睿,当时人都称“王与马,共天下。”      

      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将领呼延晏等攻破西晋首都洛阳,并掳走晋怀帝,中原大乱,大量士族和人民都渡过长江,到较安定的南方避乱,王导因而劝司马睿任用其中的贤人俊才,与他们合作。司马睿于是任命了百多人为掾属。当时荆州和扬州都十分安定,户户都生活富足。王导以清静为政务首要,常励司马睿要克己励节,匡主宁邦。王导愈来愈受司马睿倚重,而当时其他人都对王导倾心,并号王导为“仲父”,而司马睿亦向王导说过:“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年,王导迁任丹杨太守,加辅国将军,后又拜宁远将军,再加振威将军。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征召王导为吏部郎,但王导不应命。建兴四年(316年)匈奴王刘曜攻陷长安,俘虏晋愍帝。次年年初,时任丞相的司马睿改封晋王,王导任丞相军咨祭酒。不久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后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任扬州刺史。此时桓彝渡江到来,见当时朝廷微弱,向同是北方来的士族周顗表示忧虑。但周顗见王导后则向桓彝说:“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王导因而亦称“江左夷吾”。后来在一次北方士族的饮宴中,周顗感慨西晋山河破落,众人都悲伤涕泣,但王导此时却站起来,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合力支持王室,反攻中原大地,犯不着要像亡国奴般哭哩!”众人听后都不再哭并拜谢王导。由此可见王导在拢络江南士族外亦致力团结北方来的士族,巩固司马睿这江南政权。另王导亦上奏建议兴办学校,宣扬礼乐教化。
                                三、 东晋建立
         建武二年(318年),晋愍帝的死讯传到建康,随后司马睿即位为帝,百官陪列,司马睿更命王导和他同坐,被王导以皇帝尊贵而拒绝。王导即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太兴二年(319年),王导代替贺循为太子太傅。当时东晋刚刚建立,尚未置史官,王导于是设立机构,令当时典籍颇为齐全。
太兴四年(321年)王导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早前,司马睿又任命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驻镇淮阴,表面是防卫北方胡人,实质是为了防备荆州牧王敦。同时,因为司马睿忌惮王敦,连带王导亦被他疏远。但王导仍然处事认真,安守本份。
                                四、王敦之乱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诛刘隗为名发动叛乱,并得到龙骧将军沈充响应。司马睿知道王敦叛乱后大怒,征征西将军戴渊和刘隗入卫建康。刘隗入建康时百官迎接,令他十分得意;入宫劝司马睿尽诛王氏,但遭到司马睿拒绝。同时,王导又率子侄二十多人,每日到宫待罪,最终都得司马睿宽恕,并任命为前锋大都督,对抗王敦。及后王敦攻破石头城,击败戴渊、刘隗、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人的进攻,并攻陷建康,自任丞相专掌朝政。王敦入城后,怪责王导在晋愍帝死后,反对他另推幼主为帝以专掌朝政,但王导仍秉正地议论,王敦无法争论。后王导加任尚书令。
       同年司马睿因王敦之乱忧愤而死,遗诏王导辅政。太子司马绍继位后,王导解任扬州刺史,改拜司徒。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因与司马绍作战战败愤惋而死,王敦之乱平定。司马绍回皇宫封王导为始兴郡公。后又改命王导为太保、领司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五、辅助成帝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司马绍逝世,太子司马衍继位。皇太后庾氏称制,由王导加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和尚书令卞壶共同辅政,辅政期间以宽厚谦和而得人心。咸和元年(326年),后赵君主石勒派儿子石聪进攻寿春,后又进攻逡遒和阜陵,杀掠五千多人,震动建康。司马衍于是加命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到江宁抵御。直至苏峻派韩晃击退石聪后才解任大司马。
                                六、 苏峻之乱
      咸和二年(327年),庾亮认为苏峻在历阳招揽聚众,轻视朝廷,打算征召苏峻。王导认为苏峻本性猜忌而阴险,一定不会应命,并劝庾亮包容他的行径。但庾亮不听,王导和卞壶、温峤等都不能劝阻,最终诱发苏峻叛乱。苏峻叛乱后,王导即入宫侍候皇帝,当时尚书左丞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建议王导趁苏峻未到建康,先封锁阜陵,以当利诸口作防御,及后一举击破。一旦苏峻逼近建康就会人心惶惶,难以抵御。王导亦同意,但主掌决策的庾亮不听从。后苏峻攻陷东晋积存盐和米粮的故孰,并向建康进攻,庾亮才后悔。
     次年(328年),苏峻攻陷建康,专擅朝政,因王导德望极高而不敢加害。后路永、匡术和贾宁都劝苏峻杀王导并尽诛大臣,但苏峻因敬重王导而不听从。路永等人于是心生异心,王导乘机派参军袁耽暗中联吉他们,想他们带皇帝出外投奔讨伐苏峻的义军。但因苏峻守卫严密,不能成功,王导于是带二位儿子与路永出奔白石。不久,苏峻出战时堕马被杀,由弟弟苏逸接掌部众。
     咸和四年(329年),苏逸接连兵败并被捕,苏峻之乱平息。因建康的宗庙宫室都被烧为灰烬,温峤等人建议迁都豫章,而江南豪族则请迁都会稽;王导则坚持建康为都,提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2]的方针,最终都还是留在建康为都。
                                七、进位丞相
     司马衍年幼登位,每次见辅政的王导都拜他,而写手诏给王导更称“惶恐言”,而命中书写诏令给王导就称“敬问”,更成为定制。另司马衍知道王导简朴寡欲,无储粮而衣服又简朴,于是赐他一万匹布作换钱用。后王导因病而不能上朝会,司马衍更亲自到他的府第,与他饮酒作乐,又令舆车载他入宫殿,可见司马衍对他的敬重。
咸康元年(335年),有报告后赵王石虎进攻历阳,王导自请出战讨伐,于是加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让他置左右长史、司马,又给一万匹布,统率诸军防御。但不久则知石虎等已离开,于是解任。咸康四年(338年),任命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不久改司徒为丞相,由王导担任。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逝世,享年六十四岁。皇帝于朝堂发丧三日,又命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依从霍光和司马孚的仪式。谥文献公,祠以太牢之礼。王导死后赐葬幕府山西南麓。
                                八、为政作风
    王导施政善于因事制宜,虽然在短期没有显著的成效,但长期来看是有所得益。有一次国库空虚,库中只有数千端綀丝,卖也卖不去,而国库没钱不能维持朝廷运作。王导因而与朝中贤人都制作綀布制的单衣,士人因敬慕他们而争相穿着这种单衣,最终令綀丝价格飞涨,能卖至一端一金。
另一方面,王导宽厚的性格亦反映在其行政上,所委任的赵胤、贾宁等将领都不奉法度,然而王导亦容忍,如此引起大臣忧虑,庾亮更曾以此劝郗鉴与他联手起兵废掉王导。
                                九、逸事
     王敦之乱时,刘隗曾劝司马睿尽诛王导家族,王导因而每天都带领宗族子弟二十多人到宫中请罪,而此时周顗要入宫,王导请求周顗援救:“伯仁(周顗字),以百口累卿!”但周顗却好像听不到那样直入宫中。但入宫后则向皇帝司马睿表示王导忠诚,恳切地要求司马睿不要诛杀王导,司马睿听从。后周顗在内饮酒至醉,出来时王导又叫唤周顗,但周顗又不理他,更说:“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回府后周顗又再次上表营救王导,言辞甚切。但王导看着周顗的表现,以为他是向皇帝中伤他,甚为记恨。后王敦攻陷建康,先问王导周顗是否应当三司,王导不答;再问王导周顗应否任尚书令和仆射,王导又不答;最后王敦说若两者皆否,就是要杀了他们,王导也不答。就是这三次不答,王敦就将周顗杀害。叛乱平定后,王导在中书省看见当日周顗申救自己之奏表,大哭着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导与稍晚于他的谢安都住在建康青溪与秦淮河之间的乌衣巷。乌衣巷是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的地方,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得名。东晋的高门士族都住在这里。后来唐人刘禹锡游南京,曾感慨赋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汉朝和曹魏以来,群臣都不拜谒山陵。但王导因与司马睿不止有君臣情谊,更是由未发迹时已相知相识,因而每获崇进都会拜谒皇陵,不禁感到悲哀。自王导开始,后来都会诏命百官拜谒皇陵。
     王导正妻曹氏性格嫉妒,不许王导有婢妾,更连随从都会受检查。王导不能忍受,于是在别处收藏婢妾,更生了孩子。曹氏知道后,率领婢仆二十多人持刀去找王导收藏的婢妾。王导听闻后亦急忙乘牛车出门,要比曹氏更早到达。期间慌张的王导嫌牛跑得太慢,于是左手扶著门栏,右手拿着尘尾,并用尘尾的柄驱策牛只,狼狈之下才仅仅比曹氏先至。蔡谟知道后取笑他,更特意拜访王导,说:“朝廷打算给你加授九钖,你知吗?”王导不知蔡谟心思,以为是真的,于是表示谦让。蔡谟接着说:“我听不了别的,只知有短辕犊车和长柄尘尾。”以此取笑王导驱策牛车的狼狈相。王导听后大怒。
                                十、评论
     《晋书》史臣曰:茂弘策名枝屏,叶情交好,负其才智,恃彼江湖,思建克复之功,用成翌宣之道。于是王敦内侮,凭天邑而狼顾;苏峻连兵,指宸居而隼击。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谟,竟翦吞沙之寇。乃诚贯日,主垂饵之以终全;贞志陵霜,国缀旋而不灭。观其开设学校,在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风之际;虽则世道多故,而规模弘远矣。比夫萧曹弼汉,六合为家,奭望匡周,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俦。至若夷吾体仁,能相小国,孔明践义,善翊新邦,抚事论情,抑斯之类也。提挈三世,终始一心,称为“仲父”,盖其宜矣。
     《晋书》赞:贙啸猋驰,龙升云映。武冈矫矫,匡时缉政。懿绩克宣,忠规靡竞。挈叶三主,荣逾九命。贻刀表祥,筮水流庆。赫矣门族,重光斯盛。
      晋成帝:公文贯九功,武经七德,外缉四海,内齐八政,天地以平,人神以和,业同伊尹,道隆姬旦。仰思唐虞,登庸隽乂,申命群官,允厘庶绩。
      陈寅恪: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十一、家庭
弟    王颖,年少知名,当时的人以他比拟温峤,早死。
      王敞,年少知名,当时的人以他比拟邓攸,早死。
子    王悦,王导长子,官至中书侍郎,比王导早死。
      王恬,王导次子,好武术,因而不被公门器重。为东晋将领,曾任后将军镇守石头城。承爵父爵即丘子。
      王洽,王导三子,六位儿子中最为知名的一个,官至中书令。
      王协,王导四子,抚军参军,承袭武冈侯爵位,早死。
      王劭,王导五子,官至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
      王荟,王导六子,官至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孙    王琨,王恬之子,因王悦无子而过继给他。
      王珣,王洽之子,官至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加散骑常侍。
      王珉,王洽之子,与王献之齐名,官至中书令。
      王谧,王劭之子,因王协无子而过继为嗣。与桓胤、王绥齐名。官至中书监,加散骑常侍,领司徒、兼太保。后入仕于桓楚朝廷。后因畏惧出奔。后被大将军司马遵追还,官复原职。
      王穆,王劭之子,临海太守。
      王默,王劭之子,吴国内史。
      王恢,王劭之子,右卫将军。
      王廞,王荟之子,曾为王恭部将,反叛而被刘牢之击败失踪。

上一篇:书圣王羲之
下一篇:太子晋
京ICP备05035345号

王璧文化  部分版权为来源作者和网站所有

电子邮箱:xalyws@163.com     83073256@qq.com